(一)產量增速提升,庫存水平正常
2023年,化纖產量增速較2022年有所提高。一方面,行業原本計劃在2022年投產的裝置由于市場行情的原因,部分延后至2023年,使得2023年產能再次集中投放。另一方面,行業總體開工負荷高于上年同期,以直紡滌綸長絲為例,一季度受春節因素影響較大,平均開工負荷約67%;二季度平均開工負荷約84%;三、四季度平均開工負荷約90%;全年平均開工負荷較2022年提升約10個百分點。
根據中國化纖協會統計,2023年化纖產量為6872萬噸,同比增長8.5%(表1)。其中, 萊賽爾纖維產量33.6萬噸,同比大幅增加138.3%;氨綸產量96萬噸,同比增加11.6%;滌綸產量5702萬噸,同比增加8.7%。
在行業高投產、高開工的情況下,化纖總體庫存仍處于正常水平。以滌綸POY為例,全年平均庫存約15天,較2022年下降11天,尤其6~9月,平均庫存均在15天以下。
(二)內需逐步回暖,終端外需壓力明顯
供應端的高增長離不開需求端的支撐,受益于社交場景恢復,2023年紡織行業國內市場需求韌性較強,國內紡織服裝類商品零售明顯修復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-12月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、鞋帽、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.9%,增速較2022年大幅回升19.4個百分點,整體零售規模超過2019年水平,且明顯好于社會消費品零售整體水平。同時,網絡零售增速實現良好回升,2023年全國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.8%,增速較2022年大幅回升7.3個百分點。
受海外需求收縮、貿易環境風險上升等因素影響,2023年我國紡織行業出口壓力明顯加大,但行業發展韌性在外貿領域持續顯現,對“一帶一路”部分市場出口實現較好增長,帶動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降幅逐步收窄。中國海關快報數據顯示,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936.4億美元,同比減少8.1%,增速較2022年回落10.6個百分點,但累計降幅自9月以來逐步收窄。主要出口產品中,紡織品(紡織紗線、織物及制成品)出口額為1345億美元,同比減少8.3%;服裝出口額為1591.4億美元,同比減少7.8%。主要出口市場中,我國對美國、歐盟、日本等市場紡織品服裝出口規模均較上年有所減少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的土耳其、俄羅斯等國家出口穩中有升。
整體來看,終端需求較2022年有所改善,帶動化纖直接下游需求好于2022年同期。從化纖下游主要行業(加彈、織機、滌紗)開機率來看,均處于近幾年的偏高水平。從輕紡城成交量來看,也略好于2022年同期,特別是9月份之后成交量明顯提升。
聲明:本文的內容整理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,聯系刪除。
- 海邦引領丙綸短纖行業創新與發展
- 人民幣升值對于紡織行業發展的影響
- 丙綸短纖在紡織行業中的重要作用!
- 全球貿易環境恢復下,紡織業會迎來哪些新機遇?
- 丙綸短纖獨特的性能備受大家青睞!
- 紡織行業節后復工面臨哪些挑戰?
- 江蘇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工大吉,生意興隆!
- 丙綸短纖性能優越體現在哪幾個方面?
- 紡織終端能否“爆單”?如何爆單?
- 了解一下丙綸短纖的生產工藝!